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,养老问题愈发严峻。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,到2050年,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亿,其中4.26亿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。在中国,截至2024年末,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,占全国人口的22.0%。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,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。
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,其中最突出的是人工成本高和专业护理人员短缺。《2024 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》显示,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已达550万。养老机器人的出现,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今年2月,由中国牵头的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正式发布,为产品安全性与适老化设计划定了国际坐标;6月,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启动“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”,要求2027年前完成200户家庭、20家机构部署验证;建立安全性、适老化、经济性三维评价体系;推动产品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。国家推出相关扶持政策,助力机器人在养老场景的落地。
展开剩余63%市场需求的迫切性与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形成了强大合力,推动养老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。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》显示,2024年,我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79亿元人民币,未来5年会以15%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,预计到2029年将会达到159亿元。
在养老场景中,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凭借各自的优势,全方位融入老年人生活的各个环节,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以一个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举例来说,入住养老机构+平时护理产品的一年约为3.6-6万元/年;护工护理的约为6-12万/年;使用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却可以长久地、循环的使用,长期看来,“智能护理”的成本是最低的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系列的照护机器人,提供移动辅助、卫生保洁、行动助力、安防保护等服务,解决老年人日常照料中遇到的问题。智能助行机器人和智能行走机器人,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,如散步、康复训练等;靠着喂饭机器人,颈部以下瘫痪的病人、肢体不便的老人,也能自行进食。
相信随着智能化、多功能化、技术高度集成的养老服务机器人问世,未来的机器人会更大限度满足人类的需求,人机交互体验会越来越体察人类的情感。可以想象一下,在未来,养老市场供需错位,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在不断减少,而大众对机器人等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却越来越高。无论是从实用性、舒适性,还是经济方面都更胜一筹的机器人,有极大的可能在未来的数十年中,融入进家家户户。
作为科技,专注于失能老人的智能护理,围绕失能老人的大小便、洗澡、吃饭、上下床、走动、穿衣等六项关键护理需求,提供智能护理机器人与智慧护理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,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贴心、更加专业的养老福祉解决方案,为全球老年人的福祉事业贡献更多高科技力量!
发布于:广东省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